大晋捡到一只战神_第八百七十四章 打探情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八百七十四章 打探情况 (第2/4页)

,大晋的形势这么好,眼看就能恢复北方更多的城池,正是我们上下一体,同心协力的时候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王恭不闹腾,我想,谢公也不想拖后腿,更没有必要大动干戈。”

    这是很明显的。

    从历史上和现在时来观察,都可以看出,谢安实际上是一个很平和的人,也希望朝廷上能够尽量和谐。

    要不然,历史上的他也不会坦然放权了。

    之前他奋起,不过是因为王恭实在是不给他面子,如今,王恭迷途知返,虽然不知道真假,但是,想来,一旦谢安知道了这件事,应该也会改变想法。

    王谧现在的处境,还是比较有利的,可进可退。

    反正徐州这个重镇还没有通过,江左更是连一个山头都看不到,着什么急呢?

    “到时候,局势有什么变化,自然有转圜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王谧都说到这个地步了,曾靖自然也不敢再议论什么,只得按照他的要求办事。

    倒是谢襄,还是不甚高兴。

    王谧也理解。

    他毕竟人太年轻了,还是个小孩子,爱恨都是很简单直接的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谢安对他就好像是亲孙儿一样的疼爱,他的心里只有谢安,只听从谢安的话。

    而谢安,严格来讲也确实是一个可以信赖的长辈,可以做后辈的榜样。

    谢襄的心里,谢安的决断就是正确的,不只是他要支持,其他的人也要支持。

    尤其是现在的王谧,他现在可是谢安仰仗的人,是谢安托付了重任的人,他怎么能不和谢安站到一起呢?

    他居然敢有自己的主张!

    这当然是不对的!

    是一定会栽跟头的,只有谢安的主张才是最有远见的,最合理的,别人的见解,完全无法和谢安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,谢襄现在对王谧有很大的意见,北府兵若是不在京口停留,他谢襄的任务不就算是没有完成吗?

    谢襄会这样想,也是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毕竟,就在这个军帐里,他就有现成的支持者,曾靖不就是这样一个吗?

    曾靖是北府嫡系,可他也认为,大军还是拉回京口更合适。

    诚然,这是对北府兵最好的一种做法,更何况北府兵里的很多人都是京口本地人,甚至包括大将军刘裕等人。

    打完了胜仗回京口,是理所应当的。

    但是,现在的情况,确实是有些复杂的。

    邺城拿下的很漂亮,俘虏也收拢了一大堆,这些人,包括符纂等人都要送到建康朝廷做献俘仪式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必须的程式。

    那么是否献俘,就成了北府兵表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。

    如果王谧拉着北府大军及时去献俘,那就表明,北府还是听从朝廷的调遣的。

    而反之,把北府大军停在京口,不理朝廷的旨意,那即便两边没有开战,实际上也等于是违抗朝廷的旨意,要撕破脸皮了!

    从这个角度来看,其实,京口倒是一个很尴尬的地方。

    由于是建康的北大门,一旦逗留在这个地方不动弹,朝廷那边,尤其是王恭那边,立刻就会提高警惕,将王谧的行为视作是和朝廷对抗。

    即便北府兵本来就起自京口,而他们的大本营也就在京口,王恭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