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369,可以组建坦克团啊!  (第1/3页)
    “做什么?”    “我要参加八路。”    “去找刘团长……”    “不,我就找你!”    “也行!”    张楚点点头。    自己也是八路。介绍个人没问题。    至于具体的编制,自然会有人处理。报告冀中军区即可。    当即和刘岱说了。    刘岱自然是表示热烈欢迎。    只要是真心抗日的,八路军都是热情欢迎的。    哪怕是伪军。    只要改过自新,都是抗日队伍一员。    裘庄和日寇对抗了那么多次,也可以说是鬼子的死对头了。抗日斗志有目共睹。    这样的兵员,八路军当然是求之不得。    绝对不需要怀疑他们的战斗意志。他们绝对会和日寇死拼到底的。    “你们有多少人?”    “三百。”    “那先成立一个独立大队吧。跟着我们行动。”    “好!”    三言两语的就商量妥当。    部队急匆匆的向高阳进发。路上,说起这个35团的情况。    刘岱说,这个35团是新成立的。还不到半年。人数也不多。只有九百人左右。从成立到现在,还没参加过实战。    唔,是作为一个整体,没有参加过实战。但是里面有部分老兵。    “学生团!”    “里面有很多流亡学生。”    申耽补充介绍。    张楚开始的时候差点听差。还以为是流氓。    后来才反应过来,别人说的是流亡。    抗战爆发,沿海地区的大学纷纷内迁。其中,就包括北平和天津的很多大学。    比如说燕京大学、南开大学什么的。    不是都迁到西南去了吗?组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。    然而,并不是全部学生都跟着去了。    毕竟路途遥远。还要长期背井离乡。    很多学生受不了长途跋涉的苦。家乡也不在那边。于是流落各地。    冀中地区也有很多在北平、天津上学的学生。    日寇杀来以后,这些学生分崩离析,做什么的都有。    一部分抗日意志比较强烈的学生,参加了各种抗日武装。其中,投靠国军的最多。毕竟是正统。    还有一部分投靠了八路军。    这个35团里面,学生的数量比较多。大约有一百多人。所以称之为学生团。    在当时,能够集中到一百多个学生,也算是比较多了。    所以,上级对这个35团比较爱护。    比较爱护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一般不用他们打仗。    谁知道,这一次,居然被日寇包围了。    坦白说,刘岱和申耽,对35团的战斗力不是太看好。    要说学习文化,肯定是35团最出色。但是打仗嘛……    “跟上!”    “跟上!”    命令不断的下达。    生怕自己还没赶到,35团已经全部罹难。    “嗒嗒嗒……”    “嗒嗒嗒……”    张楚和马如龙策马前行,先到前面打探情况。    他对这个35团非常感兴趣。    为什么?    因为学生多!文化人多!    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部队!有文化。能学技术!    为什么?    可以组建坦克团啊!    一百多个学生,可以组织二十辆坦克了。    加上掩护坦克的步兵,刚好就是一个团!    进入高阳县内。    情报说是在大桥镇附近……    “哒哒哒!”    “哒哒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